上海世博會正像炎夏的天氣一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參觀者們有主張看“熱鬧”的,有主張看“門道”的,也有人認為二者都該看。究竟該抱什么目的“觀博”呢?黃炎培先生當年的經(jīng)歷或許會對我們不無啟發(fā)。
黃老的后人近日在香港的報刊上撰文回憶黃老1915年曾去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參觀。4月9日乘船,5月3日抵達,航程幾乎一個月。那屆博覽會精彩紛呈,68歲的愛迪生接見了大家,還展示了新發(fā)明的錄音機。
但黃老最感興趣的是教育。除了館內(nèi)各國有關(guān)教育的情況外,參觀結(jié)束后,他又走訪了美國26座城市,50天內(nèi)考察了52所學校(其中大學4所、中學19所、師范6所、小學12所、幼兒園2所、實業(yè)學校6所、其他3所),掌握了大量{dy}手材料。
在此基礎(chǔ)上,黃炎培將美國、德國的教育同我們中國當時的教育進行了對照、比較,作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西方比較注重公德的培養(yǎng),重視體育,引導學生追求人人快樂幸福的境地;我們則比較注重私德的磨煉,不甚看重體育,引導學生崇尚刻苦耐勞。在知識方面,西方貴切實、適用,把高深放到第二位;而我們則很重虛文,很少切實的運用。
回國后,黃老一行向各方面作了一系列考察匯報,尖銳地剖析了我國教育的不足之處 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尤為可貴的是,以此為契機,他聯(lián)絡(luò)了馬相柏、蔡元培、張元濟、聶云臺、穆藕初、蔣夢麟等教育、實業(yè)界人士48人,于1917年5月發(fā)起成立了“中華職業(yè)教育社”,至今仍在發(fā)揮著他的作用。
一次參觀與考察能有如此多的收獲,能取得這么大的成果,真是令人佩服。當然,不能以此來要求每位參觀者,但是,黃老的“觀博”,對我們每個有心人,尤其對那些負有一定使命的公費參觀者,還是很可以從中借鑒到一些寶貴的經(jīng)驗的。
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要聯(lián)系自己的職位、工作、任務(wù)來確定“觀博”的目的,從而明確參觀的范圍、重點、內(nèi)容,以做到有的放矢,有求而來,這就能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
其次,要做有心人,要有刻意的追求。園內(nèi)各館,該細看的,那怕角角落落,也要刨根問底,甚至擴展到園外,乃至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一般的,走馬觀花,也就過去了。不把留影、蓋章作為{dy}需要,務(wù)必要有所收獲才心安理得。
{zh1},要講實效,要有成果,不要像“熊瞎子”掰玉米棒子,掰一個,丟一個。參觀后,大家都有收獲,要每個人都正兒八經(jīng)寫報告、作演講,沒必要,也不可能。但大家把心得整理一下,情況回顧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各級干部,{zh0}能把收獲融匯到今后的工作中去,這才不辜負舉辦世博會的初衷。
其實,又何止一個世博?我們年年出席那么多會議,參觀那么多展覽,有的還跑遍了世界各地,能學到黃炎老的一部分,也就很值得慶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