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宮燈,有著獨特的藝術造型和精湛的工藝技術。千百年來上至帝皇宮殿擺設, 下至民間社火習俗,都離不開燈飾,而宮燈也成為中國民間傳統(tǒng)工藝品的瑰寶之一,源遠流長,世代相傳。
運用良好的設計理念與傳統(tǒng)精湛的手工技藝相結合,造就了“精致、精湛、經(jīng)典”的產(chǎn)品特色,自始至終把“精雕細琢”作為我們對技術層面的要求;把“客戶滿意”作為我們服務層面的追求。以過硬的質量、優(yōu)惠的價格、更好的服務取信于社會各界人士。
歡迎廣大客商蒞臨指導,并向關注我們產(chǎn)品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做燈籠應該用到的材料是什么?
竹條(木條)、宣紙、筆墨、細繩。
制作步驟:
第1步,制作骨架。紙燈籠比較簡單的形狀是立方體或圓柱體,選用可以彎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銜接的地方用細線綁緊。
第2步,制作燈身。在文房四寶店買幾張白色、紅色的普通宣紙或者灑金宣紙,裁成符合燈籠骨架的長寬,就可以自行設計圖案了。書法、繪畫、剪紙,都可以在小小的燈籠上一展風采。
第3步,制作光源。如果放在室內(nèi),只需要在燈籠里點一根普通蠟燭;如果想提著出去,用燈泡和電池做一個簡單電路。
燈籠最讓人遐思、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jié)的花燈了。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于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乃扎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支;永樂朝在午門大立虌山燈柱,又在華門外設「燈市」,使得北平尚有「燈市口」街道。民國后,花燈之舉雖仍在,但平淡了許多,幸虧如今因著中國熱,燈籠又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燈籠的材料,有的由原來的紙、竹子,變成布、塑膠、鐵線,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與傳統(tǒng)也大不相同。
企業(yè)禮品定制專家---北京福人福地。福人福地20年來一直以設計生產(chǎn)春節(jié)文化禮品為主,均為原創(chuàng)設計,產(chǎn)品豐富,廠家批發(fā),價格優(yōu)惠歡迎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