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碗是中國烹飪遺產(chǎn)中的一部分,烹制“八大碗”是一種藝術(shù),品嘗“八大碗”則是一種文化藝術(shù)的享受。八大碗可是老天津衛(wèi)宴請賓朋必備的酒席。八大碗使用燉、扒、蒸、燴等多種烹飪方法烹制,每桌八個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時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來爽快,吃起來過癮,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特色。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
長沙市望城區(qū)蘆花江傳統(tǒng)小吃店匯集各種小吃,其中靖港八大碗,蘆花江小吃尤為受到廣大客戶的喜愛,靖港八大碗有蛋卷、肉片及肉丸、虎皮雞蛋、筍片等,碗中品種越豐富,堆得越高也就越顯客氣
靖港八大碗之五仁整雞
靖港八大碗的五仁整雞有專用的淺腹陶缸,大小剛好放入兩三斤重整雞。這種陶缸由對河銅官陶窯te制,靖港街上各家飯館,每年都有訂貨。陶缸呈暗紅色,缸中盛著金黃色整雞,造型亦頗美觀。靖港八大碗雖然是民間菜肴,卻深諳色、香、味、型四美俱全的食道。不但菜食精美,器皿也極有講究。
五仁整雞既略含甜味,又比五仁肚片稍加油膩,此時食客已呈半飽之式,酒過三巡,正需借油味化解口中酒味。五仁整雞此時上桌,恰得其時。
“雜燴”是一種著ming的傳統(tǒng)美肴,中華古今均有制作。此菜選料“雜”,動、植物水陸俱陳,既有高dang的,又有普通的,既有葷的,又有素的,還有葷素相混的,一菜多樣,琳瑯滿目,質(zhì)地軟、嫩、脆、滑,色、香、味俱美,無論官場或民間筵席飲宴,均是人們喜愛的美饌佳肴。
“雜燴”,顧名思義,即是用幾種原料混合烹燴而成的菜肴,其制作歷史悠久,傳聞亦頗多。在中國烹飪史shang,最早發(fā)明“雜燴”的是齊魯之幫的婁護,字君卿,為漢武帝時人,曾做過京兆吏。當(dāng)時婁護常往來于漢武帝母舅王譚、王根、王立、王商、王逢這五位同時被封侯的“五侯”家中,因而由此創(chuàng)造出了“五侯鯖”佳肴。鯖,就是用魚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雜燴,即“五侯雜燴”?!段骶╇s記》卷二載:“五侯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婁護、豐辯,傳食五侯間,各得其心,競致奇膳,護乃合以為鯖,世稱五侯鯖,以為奇味焉。”后用以指佳肴,影響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