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些大城市土地資源是非常短缺的,如果你要貼近消費者,就要離工作區(qū)、生活區(qū)近,以至于對應(yīng)的就是提供便利性越高,成本就越高。比如到CBD,到國貿(mào)開一個店,顯而易見成本是非常高的。而美國不是,美國整個土地資源可以說是非常的便宜。怎樣解決需要大量的停車位這種事情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再加上像去年以北京為代表,北京、上海限購,雖然限購的方式不一樣,但都在限購。限行是每周一次也好,還是遇到重大活動單雙日也好,或者直接只發(fā)通行證也好,這些做法也越來越多在各個大城市流行起來了。用了這些方式以后,車的使用效率也會降低了。即使租賃汽車公司的車,同樣也會受到限號等各方面的限制,變相也帶來了成本的提高。
我覺得中國{zh0}不要去走傳統(tǒng)的美式的租車的模式,開大量的門店,買大量的車,以提供人們的異地出行、異地駕車為主要的服務(wù)對象,我想這可能不是中國應(yīng)該走的路。相反,中國應(yīng)該走更集約化的道路。我們限購也理解,不管是行政手段還是市場手段,你不限不行了,不限就要出大亂子了,怎樣在現(xiàn)有的資源條件下,盡可能的去提{gx}率。什么叫提{gx}率呢?你要讓這些車盡可能的多裝人,我每天在路上如果看到車是單人駕駛,我還是挺著急的,因為他自己浪費了油,而對社會來說是浪費了路面資源。我們怎樣能夠讓大家共用車,而且也不要空跑。比如讓我們的同事或者家人去機場接我們,其實是非常浪費的,因為接你這一程是空駛的,而且是沒有必要的,實際上是兩程完成了一個目的,辦成了一件事情,非常的浪費。
按照平均一個停車位,加上配套設(shè)施,35平米吧,我們覺得不可想象的,加上就算路面占用,就算公司或者家里面的停車位,意味著有多少呢?未來中國需要750億平米建筑的停車資源,這是不可想象的一些事情。我認為怎樣在汽車已有的資源當中想辦法提高汽車的使用效率,同時提供更加便捷和出行舒適方面想辦法,一方面是通過新技術(shù),二是通過新模式,比如怎樣鼓勵大家去嘗試新的商業(yè)模式,政府也可以在這方面的政策上,因為都是新,可以在穩(wěn)妥的前提下鼓勵大家多做一些嘗試。最近我們也看到報道,北京市交委正在起草新的汽車租賃新的管理辦法,我們也很高興看到管理部門也在討論如何限制汽車資源的情況下去發(fā)展汽車租賃業(yè),很自然就提提到鼓勵發(fā)展汽車分享,這都是一些非常積極的信號,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