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凝氣滯之胸腹諸痛證。本品味辛行散,性溫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寬中,故能hq散寒止痛。治胸腹脅肋悶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如小烏沉湯(《和劑局方》),也可與薤白、瓜蔞皮、延胡索等同用;若治脘腹脹痛,可配伍木香、青皮、莪術(shù)等,如烏藥散(《圣惠方》),也可與香附、木香、陳皮等同用;治寒疝ft,多與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如天臺烏藥散(《醫(yī)學(xué)發(fā)明》);若寒凝氣滯痛經(jīng),可與當(dāng)歸、香附、木香等同用,如烏藥湯(《濟陰綱目》)。
2.尿頻,遺尿。本品辛散溫通,入腎與膀胱而溫腎散寒,縮尿止遺。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shù)、小兒遺尿,如縮泉丸(《校注婦人大全良方》)。
常山
干燥的根圓柱形,常分歧,彎曲扭轉(zhuǎn),長10~15厘米,直徑約0.3~2厘米。表面黃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及支根痕跡,栓皮易剝落,顯出淡黃色木質(zhì)部。質(zhì)堅硬,折斷時有粉飛出。橫斷面黃白色,用水濕潤后可見明顯的類白色射線,放射狀排列。根基類圓柱形而近塊狀。橫斷面除中央有髓外,其他均與根的橫斷面相同。氣微弱,昧苦。以質(zhì)堅實而重、形如雞骨,表面及斷面淡黃色、光滑者為佳,根粗長順直、質(zhì)松、色深黃、無苦味者不可入藥。
主嚴(yán)于四川、貴州、湖南。此外,湖北、廣西亦產(chǎn)。
【化學(xué)成分】黃常山含有效成分黃常山堿,簡稱常山堿,根含生物堿總量約0.1%,主要為黃常山堿甲、乙及丙,三者為互變異構(gòu)體。還含黃常山定以及4-喹唑酮、傘形花內(nèi)酯等。從根及葉中分離出的退熱堿和異退熱堿,相應(yīng)地就是黃常山堿乙和黃常山堿甲。
葉含生物堿總置約0.5%,其中黃常山堿的含量比根中的多10~20倍。另含少量三甲胺。
【藥理作用】①抗瘧作用
常山根水浸膏對雞瘧有顯著療效,常山葉(蜀漆)抗瘧效價為根的5倍。但不能防止復(fù)發(fā)。常山全堿的抗瘧效價約為奎寧的26倍。常山堿甲、乙、丙對雞瘧的效價分別為奎寧的1、100與1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