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是很多肝病發(fā)展到晚期的共同結局。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引起肝臟彌漫性損害、肝臟結構改變、肝功能下降的慢性病。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肝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結節(jié)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及纖維化,導致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致使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fā)展為肝硬化。臨床上早期可無癥狀,后期可出現(xiàn)肝功能減退、門脈高壓和多系統(tǒng)受累的各種表現(xiàn),重者可危及生命。
肝硬化的分類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病理特點也不一致,因此本病的分類比較復雜,迄今還沒有一種在理論和臨床實踐上都能滿意的分類。
(一)按病理形態(tài)分類
1.小結節(jié)性肝硬化 其特征是結節(jié)大小相仿,直徑小于3mm,不超過1cm,纖維間隔較窄,均勻。酒精性肝硬化多見;
2.大結節(jié)性肝硬化 結節(jié)大小不均,直徑大于3mm,大者可達5cm。纖維間隔粗細不等,一般較寬。壞死后肝硬化多見;
3.混合性肝硬化 兼有上兩型特點,嚴格地說,絕大多數(shù)肝硬化都屬于這一類;
4.不wq分隔性肝硬化 也叫再生結節(jié)不明顯性。多個肝小葉被纖維組織包繞成較大的多小葉結節(jié),再生不明顯。血吸蟲性肝硬化的多見。
(二)按病因分類
1.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2. 酒精性肝硬化
3. 代謝性肝硬化
4. 膽汁淤積性肝硬化
5. 肝靜脈回流受阻性肝硬化
6.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7. 毒物和yw性肝硬化
8. 隱原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