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名勝古跡,廟宇宮陵游覽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石碑。那些石碑大多被石雕的一只烏龜模樣的動物馱著(龜馱碑),人們俗稱“烏龜馱碑”,但其實這馱碑的動物并不是烏龜,而是古代的一種神獸,它的名字叫“赑屃”(赑bì屃xǐ),是龍生九子之一。
龜馱碑的故事起源于陳宣帝年間,當時北方為北周,北周武帝滅佛時,齊地海曲慧聞禪師被迫從海上南下,遇到大風浪,船沉海底。這時有一只神龜將慧聞等人駝到江寧(現(xiàn)在的南京)。慧聞向神龜?shù)乐x時,神龜說:"師父不認識我了,我就是海曲(今日照)石梁溪放生池里的老龜。這時慧聞才恍然大悟。原來慧聞在海曲曾買下石梁溪作為放生池。后來慧聞將這個故事講給陳宣帝聽,陳宣帝很感動,就下詔建報恩寺,并為此立碑。石碑由龜背負,既是對神龜報恩的詮釋,也取其天長地久之意。石雕龜馱碑在風水中常用龜類來當煞和招財,代表著榮譽和地位,是能耐、負重、長壽的象征..所以人們常常把龍和龜同時用來作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