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1886年英文版。3P.布爾丟和J.C.帕塞?。骸督逃⑸鐣臀幕脑偕a(chǎn)》,1979年英文版。4S.鮑爾斯和H.金蒂斯:《資本主義美國的教育》,1976年英文版。5茲蘇薩·弗吉:《形成中的社會》,1979年英文版,第4章。 6保羅·弗雷爾:《被壓迫者的教育學》,1970年英文版。7安東尼奧·葛蘭西:《可供選擇的教育學》,1973年意大利版。8讓·饒勒斯:《教育》,1899年法文版。9保爾·朗之萬:《思想與行動》,1950年法文版。10弗·列·列寧:《論國民教育的政策問題》(1913),1963年英文版。 11同上作者:《青年團的任務》(1920),1966年英文版。12同上作者:《關于綜合技術(shù)教育對娜捷施達·康斯坦丁諾夫娜的提綱的意見》(1920),1966年英文版。 13D.林登貝格:《共產(chǎn)國際與階級學?!?,1972年法文版。14M.A.馬納科爾達:《mks與現(xiàn)教育學》,1966年意大利版。
歷史編輯
歐洲
在西方,教育的起源受到宗教組織的巨大影響:神父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學校體系。在歐洲,許多最初的大學都有天主教背景。蘇格蘭宗教改革之后建立了新的國立蘇格蘭教會。
學校課堂里缺少的就是人文教育,這其中bao括人的人性和靈性。人性教育講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靈性開發(fā)追求的就是人類最了不起的原創(chuàng)性和思想性。人文教育的失缺將會導致科學越發(fā)達人類越野蠻的可怕后果,這就是在異化人性,扼殺靈性。
當前的中小學過分重視智力培養(yǎng),忽視了情感教育,是一種嚴重的本末倒置。讓人發(fā)現(xiàn)今日的學生很聰明,卻在聰明中難以獲得道德和情感的東西。他們的貪婪和掠奪表現(xiàn)得尤為強烈,他們?nèi)绾巫鋈撕蛺廴耍鹬厝撕蛶椭?,已?jīng)逐漸淡去,這不能不使人擔憂和感到后怕。
一個人缺失了感情或沒有情感,沒有健全的人格人性。沒有健康的人文教育,其知識和技能只會成為危害社會和人類的東西。因此,教育應當面向人文和人性,面向愛的真善美。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如果圍繞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來定義,可以把教育定義為教育是指人有意識地通過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他人傳遞信息,期望以此影響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狀態(tài),幫助或阻礙他人獲得某種(些)觀念、素質(zhì)、能力的社會活動。處于前者角色的稱為教育者,處于后者角色的稱為教育對象。這樣定義符合所有的人類教育活動,可以作為教育的基本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