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尼泊爾的人都知道,尼泊爾有三寶:廓爾喀軍刀、銀首飾和
紙燈籠。在加德滿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出售紙燈籠的紙工藝品店,而那些經(jīng)營其他項目的街頭小店也喜歡懸掛這種紙燈籠。無論是平常還是節(jié)日,店家都會在門前或者廳堂里懸掛起一串串五彩繽紛的紙燈籠,營造出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氛。
據(jù)了解,尼泊爾的紙燈籠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幾乎和當(dāng)?shù)卦旒垰v史一樣長。尼泊爾紙燈籠的獨(dú)特之處在于它的制作材料。制造這種手工紙的材料來自喜馬拉雅山上一種獨(dú)特喬木,它的材質(zhì)耐久,遇水可晾干再使用,還有tr防蟲的特質(zhì)。這種手工紙的制作,從樹皮刮下纖維,由人工做出一張張的紙,再放在一塊塊平板上晾干,全部由婦女分工完成。因此這種紙還有個專用名稱,叫“女子手工紙”。
這種
紙燈籠紙的顏色也是{ctr}的,尼泊爾婦女采集各種顏色的花瓣作為染劑,放入水中煮出顏色,再將紙放入有染劑的桶中,晾干后就顯出了顏色。制作燈籠的紙張里還要加入一種當(dāng)?shù)爻霎a(chǎn)的樹葉。這種樹葉經(jīng)過特殊加工處理后富有韌性,在紙張折疊時不易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