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酸電池已經(jīng)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開始全球普遍沿引老的觀點和操作規(guī)程:充、放電率為0.1C(C是電池容量)壽命較長。美國人麥斯先生為解決快速充電問題,1967年向全世界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用大于1C率脈沖電流充電,充電間歇時對電池放電。放電有利于xc極化、降低電解液溫度、提高極板接受電荷的能力。 我國一些科技工作者在1969年前后,根據(jù)麥斯先生的三定律制作成功了多種品牌的快速充電機。充電循環(huán)過程是:大電流脈沖充電→切斷充電通路→對電池短暫放電→停止放電→接通充電通路→大電流脈沖充電…… 2000年前后,有人將這一原理用到了電動車充電器中,充電過程中,不切斷充電通路,用小電阻將電池短路瞬間,進行放電。短路時由于不切斷充電通路,在充電通路中串連了電感。一般在1秒內(nèi)短路3-5毫秒(1秒=1000毫秒),由于電感里的電流不能跳變,短路時間短促,可以保護充電器的電源轉換部分。如果把充電電流方向叫正,放電自然為負了,電動車業(yè)就出現(xiàn)了名詞“負脈沖充電器”,而且稱可以延長電池壽命等等。
編輯本段三段式充電器
從電子技術角度針對電池而言:{dy}個階段叫充電限流階段,第二個階段叫高恒壓階段,第三個階段叫低恒壓階段比較貼切。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轉換時,面板指示燈相應變換,大多數(shù)充電器{dy}、二階段是紅燈,第三階段變綠燈。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相互轉換是由充電電流決定的,大于某電流進入{dy}第二階段,小于某電流進入第三階段。這個電流叫轉換電流,也叫轉折電流。 早期充電器,包括mp車配套的充電器,雖然也變燈,但實際是恒壓限流充電器,并不是三階段充電器。一般這類就一個穩(wěn)定電壓值,44.2V左右,對當時的高比重硫酸的電池還湊合。 關于三段式充電器的三個關鍵參數(shù) {dy}個重要參數(shù)是涓流階段的低恒壓值,第二個重要參數(shù)是第二階段的高恒壓值,第三個重要參數(shù)是轉換電流。這三個重要參數(shù)與電池數(shù)目有關,與電池的容量Ah有關,與溫度有關,與電池種類有關。為了方便大家記憶,下面以最常見的電動自行車(三塊12V串聯(lián)的10Ah電池)所用的三段式充電器為例簡單介紹一下:15265548698 王經(jīng)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