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湛)重慶潼南千年金大佛“穿金”修復啟動以來,修復專家昨天已將金佛表面清洗完畢,露出佛像“真身”,一些千年來尚未被發(fā)現(xiàn)的秘密也隨著舊金箔的脫落浮現(xiàn)出來,負責“穿金”工程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所專家詹長法首次對外披露潼南金大佛在修繕中的新發(fā)現(xiàn)。
潼南金大佛在文史記錄中高八丈,在后期的史料中,大佛高18.43米,近期的修復中,修復專家用三維激光jq掃描,并確定金大佛高度為17.8米。
修復從頭部開始,清洗至眉眼時,剝落掉風化的金箔,發(fā)現(xiàn)大佛的眉間有很清晰的白毫印跡,白毫,即“佛家指如來三十二相之一,其眉間白色毫毛,放有光明,稱白毫相”。這在金大佛的所有文獻資料中都沒有記載。
詹長法介紹,初步估計白毫是清同治年第三次修復中加入,但目前還不清楚制成的材料。詹長法還透露,潼南金大佛和國內很多佛像不同的一點,大佛的眼珠是由楠木制成,而不是傳統(tǒng)使用的石材或寶石,目前專家們還不清楚古代工匠為何選擇木胎做眼珠。詹長法推測,用木胎做眼珠,里面可能藏有經書、舍利、五谷雜糧等物品。而四川省社科院佛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則猜想,按照中國五行說法,“金木水火土”代表人的五臟六腑,而木主肝臟,可能取“明目”之意。
潼南金大佛還有一處未解之謎,大佛的唇間舌頭微露,“的確很罕見!”參與了多處佛像修復的詹長法也感嘆,經過檢測,他們在修復時將維持現(xiàn)狀。大佛經歷多次修復,佛像本身的變化也體現(xiàn)出不同的工藝手法,對后人研究大佛文化有實證參考。對于大佛為什么會露出舌頭,研究了30多年洛陽龍門石窟的研究員溫玉成表示,金大佛是彌勒佛,舌頭伸出可能意喻正在誦經。